四年級科學期末復習資料
四年級科學期末復習資料
隨著期末考試的來臨,做好每一門課程的復習是非常重要的。四年級科學復習內容有哪些呢?下面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了四年級科學期末復習資料,希望對你有幫助。
四年級科學期末復習資料(第一單元)
1、通常通過( 云量)、( 降雨量)、( 氣溫)、( 風向)和( 風速)等天氣特征來描述天氣。
2、天氣每天都在發(fā)生( 變化)。天氣影響著我們的生活。
3、氣溫是指( 室外陰涼)、( 通風地方)的溫度,每天應選擇同一時間來測量氣溫。
4、風可以通過自然界中事物的變化來感知,可以用( 風向)和( 風速)來描述。
5、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( 雨量器)來測量。
6、根據云量的多少,天氣可分為( 晴天)、( 多云天)和( 陰天)。
7、云在天空中是會變化的,不同的云預示著( 不同天氣)的來臨。
8、天氣是不斷變化的,對長時間觀察記錄的天氣信息進行分析和整理,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天氣的一些特征,了解天氣變化的一些規(guī)律。
9、天氣特征包括(云量)、(降水量)、(風)和(氣溫)。
10、( 溫度計)、( 雨量器)、( 風向標)和( 風速儀)是測量天氣的工具。
11、風向是指( 風吹來的方向)。
12、 北風是由( 北)向( 南)吹來的風。
13、 西風是由( 西)向( 東)吹來的風。
14、 東南風是由( 東南)向( 西北)吹來的風。
15、風向可以用( 風向標)來測量。
16、 風向標的箭頭指向的是( 風吹來)的方向。我們用它來描述風向。
17、風向可以用(北)、( 南)、(西)、(東)、( 西北)、(東北)、(西南)、(東南)這 八個方位來描述方向。
18、 風的速度是以每秒進行多少米來計算的。
19、(風速儀)是測量風俗的儀器。
20、氣象學家通常把風速分為(13)個等級。
四年級科學期末復習資料(第二單元)
2-1.溶解的特征:物質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見的微粒, 均勻分布在水中,不能用沉降或過濾的方法分離
2-1.過濾實驗中用到的器材有: 鐵架臺、漏斗、過濾紙、玻璃棒、燒杯 。
2-1.做過濾實驗時,要注意“ 一貼、兩低、三靠”。(一貼:濾紙緊 貼漏斗內壁。兩低:濾紙 低于漏斗邊緣,濾液 低于濾紙邊緣。三靠:傾倒濾液的燒杯緊 靠玻璃棒,玻璃棒緊 靠三層濾紙,漏斗末端緊 靠承接濾液的燒杯內壁。)
2-2.高錳酸鉀是紫黑色的固體小顆粒,常被用來消毒和防腐,但 不能用手直接取,需要用小匙來取。
2-2.高錳酸鉀進入水中時的狀態(tài): 極少數(shù)溶解,沉入水底。輕輕搖晃杯子以后: 水底的高錳酸鉀減少了,杯中的液體變成紫色。 充分攪拌高錳酸鉀后: 全部溶解、變成了均勻分布、紫色透明的高錳酸鉀溶液。
2-2.觀察和區(qū)別“物質在水中是否溶解”的方法有: 顆粒大小的變化、在水中是否均勻分布、是否有沉定、能否用 過濾的方法分離。
2-3.膠水或洗發(fā)液進入水中的狀態(tài):先浮在水面,再下沉,然后一縷縷的擴散,輕輕攪拌部分溶解,充分攪拌全部溶解,最后變成膠水或洗發(fā)液溶液。
2-3.食鹽、小蘇打、高錳酸鉀、膠水、洗發(fā)液、醋、酒精都 能溶解 在水中,形成了 透明、穩(wěn)定的 溶液,沙、面粉、食用油 不能溶解在水中,形成的是 混合物。
2-4.不同的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 不同的,食鹽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蘇打要強。
2-4.輕輕開啟一瓶汽水,用注射器吸出約 1/3 管汽水,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,拉注射器的活塞,看到注射器里的氣泡變大,變多了,推注射器活塞,看到注射器里的 氣泡變小,變少了。
2-4.水除了能溶解 固體和 液體之外,還能少量地溶解氧氣、二氧化碳等 氣體。水中的動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
在水中的氧氣進行呼吸的。汽水中的氣體是通過加壓或化學方法溶解的,所以瓶一打開,氣體就冒出來了。
2-5. 切碎、加溫、攪拌等方法可以 加快物質在水中的溶解。
2-6. 在 100 毫升水中,食鹽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,大約是 6 36 克。
2-6.溶解在水中的食鹽能用 蒸發(fā)的方法把食鹽和水分離出來。
2-7.給鹽水加熱,可以分離食鹽和水,需要的材料有: 蒸發(fā)皿、石棉網 、酒精燈、三腳架、火柴、濕抹布。
2-7.酒精燈的火焰分為外焰、內焰、焰心三個部分,外焰的 溫度最高,內焰其次,焰心的溫度最低。
2-7.點燃酒精燈時一定要用 燃著的火柴,決不能用燃著的酒精燈對火。加熱完畢需要熄火時,可用 燈帽蓋滅,蓋滅時需再重蓋一次,以避免以后使用時燈帽打不開,絕對禁止用嘴吹滅火!
1、鹽能夠溶解在水中,也能從水中分離出來,人們就是利用了鹽的這個特點,把海水引進鹽田,用 太陽的熱量使海水中的水分 蒸發(fā),最后析出鹽的結晶。
2、酒精是容易揮發(fā)和燃燒的液體,萬一有灑出的酒精在燈外燃燒,不要驚慌,可用濕抹布或沙土撲滅。
3、 對比實驗 不同條件只有一個,其他條件都相同
四年級科學期末復習資料(第三單元)
3-1.聲音有 高、低、 強、弱之分。
3-1.音叉是一種 發(fā)聲儀器 ,用來 調試樂器 和 測試音高 。
3-1.敲擊大小不同的兩支音叉, 小音叉發(fā)出的聲音 高, 大音叉發(fā)出的聲音 低。
3-1.用不同力度敲打音叉, 輕輕敲擊發(fā)出的聲音 強, 大力一點敲擊發(fā)出的聲音 弱。
3-2.一個物體在力的作用下,不斷重復地做 往返運動,這種運動稱為 振動 。
3-2.聲音是由 物體振動 產生的。(物體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發(fā)出聲音,只有讓它振動才行。如果 停止振動發(fā)聲 就會馬上停止。)
3-2.用擊打過的音叉輕輕接觸水面,水面會 產生波紋 ,這說明音叉振動了。
3-3.聲音的強弱可以用 音量 來描述。聲音的高低可以用 音高 來描述。(音高是描述物體振動快慢的一個量。)
3-3. 音量是由物體振動的 幅度 決定的。振動幅度越大,聲音越強 ;振動幅度越小,聲音越弱 。
3-3. 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 快慢(頻率) 決定的。 振動越快,發(fā)出的聲音就越高;振動越慢,發(fā)出的聲音就越低 。
3-3. 越短、越小、越少、越細的物體 振動越快,發(fā)出的 聲音越高。 越長、越大、越多、越粗的物體 振動越慢,發(fā)出的 聲音越低。
3-3.敲擊水量不同的玻璃杯, 水越 少聲音越 高,水越 多聲音越 低 。
3-3.撥彈橡皮筋時, 皮筋越 緊,聲音越 高;皮筋越 松,聲音越 低 。
3-3.撥動琴弦時, 琴弦越 細,聲音越 高;琴弦越 粗,聲音越 低 。
3-3.擊打長短不同釘子時,釘子越 短發(fā)出的聲音越 高。
3-4.在撥動鋼尺時,改變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,尺子振動時發(fā)出的音高 也會改變 ,因為尺子振動的快慢改變了。
3-4.尺子伸出桌面越 短, 發(fā)出的聲音越 高 ;尺子伸出桌面越 長, 發(fā)出的聲音越 低 。
3-5.聲音以 波 的形式傳播,當聲波遇到物體時,會使 物體產生振動 ,聲音就是這樣通過各種物質,從 一個地方傳播到另外一個地方 的。
3-5.聲音在不同物體中傳播的情況是 不一樣的 。傳播速度: 鋁箔尺 > 木尺 > 尼龍線 > 棉線
3-5.空氣是傳播聲音的重要物質,在真空的環(huán)境中不能傳播聲音。
3-5.在月球上,由于沒有空氣 ,即沒有可以傳播振動的物質,兩個人即使相隔不遠,也聽不到到聲音、不能互相通話 ,必須要使用 無線電設備。
3-5.聲音在固體、液體、氣體的傳播速度 固體 > 液體 > 氣體。
3-5.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 米/秒
3-6.我們的耳朵可分為 外耳、中耳、內耳 。我們怎樣聽到聲音:外界聲音→耳廓→耳道 →鼓膜→聽小骨→耳蝸→聽覺神經→大腦
3-6.鼓膜很薄很有彈性,即使是很輕的聲音,它都會 產生振動 。
3-7.控制發(fā)聲罐發(fā)聲:
1 、用毛巾包住發(fā)生罐。
2 、在罐子里裝滿水。
3 、用棉花塞住耳朵。
3-7.控制噪聲的方法:
1 、在聲源處控制 。
2 、在傳播過程中減弱。
3 、在人耳處阻斷。
3-7.成年男子的聲音通常比成年的女子聲音 低。
3-7.遇到過強的聲音要立刻捂住耳朵并張開嘴巴。
猜你感興趣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