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頡剛口才藝術(shù):教子“吃虧”
時間:
若木631由 分享
顧頡剛口才藝術(shù):教子“吃虧”
古往今來,勝者多為能言善道之輩,敗者則多不善言辭。“說話”,這是生活中必須使用的交流工具,一生中的每一件事的運作,都需要用語言來推動。在關(guān)鍵時刻,每一個字,每一句話,都可能影響你事業(yè)的進展,改變你在生活中的位置。
顧頡剛教子“吃虧”
一天,歷史學家顧頡剛看到一家店鋪的對聯(lián):“能受天磨真好漢,不遭人嫉是庸才。”當即對自己的孩子顧湲說:“莊子說人要處于‘才與不才’之間,這話是有道理的,因為‘才高于眾,人必非之’。人一拔尖,就免不了吃虧。如果大家都是渾渾噩噩的,國家和民族就不能發(fā)展。我看得出來,你要成為拔尖的人。那就要準備自己吃虧。蘇軾有那么高的才華,尚且感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,何況我們呢?”
走著走著,父子倆來到一個機關(guān)門口,看到許多小孩在攀爬門上的鐵欄時,顧頡剛再次說道:“你看,‘向上爬’本來就是人的天性。人類要是遇到困難就退下來,那就不會有今天的進步了。所以一個人的成敗不在當時,以后的歷史自有公論,我們只管往上走就對了,老是左顧右盼,你就什么事也做不成。”
賞析:“樹大招風”,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理解,于是他們?yōu)槿俗鍪峦偷眠^且過,喪失了應(yīng)該有的原則。顧頡剛則用一番話語糾正了這種偏念,他通過典故,結(jié)合生活中的現(xiàn)象告誡兒子,只有學會“吃虧”,我們的民族才會實現(xiàn)復(fù)興,我們的國家才會繁榮昌盛。在前進的道路上,難免荊棘叢生,但只要我們堅持,相信歷史會證明一切。顧頡剛一席博古通今、針砭時弊的話語,幫助兒子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,可謂妙哉。當今社會,這種“吃虧”、“向上爬”的精神是值得大力提倡的。